“****”、“中國名牌”可以休矣。
在我們農機行業,巨明集團老總崔守波有句話,就是“做農民用出來的名牌”。我認為,這種提法比那些單純地去謀求“名牌”這一稱號的企業要更加務實和實際。
由于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導致食品行業的****稱號從此作古。同時,蒙牛、伊利、光明這三家乳業老大,因為在奶粉和液態奶中發現有三聚氰胺,其“中國名牌”的稱號亦被吊銷。
在我看來,在這起事件中,國家質檢總局李長江**應成為下課者之一。
所謂的“中國名牌”、“****”稱號已經蛻變成一些企業和地方欺世盜名的工具,而李長江和其掌控的國家質檢總局就是始作庸者、**高組織者與**大謀利者。盡管有一個走過場的審批程序,但不少并非名牌的產品、質量和服務不達標的產品仍獲得了上述稱號。這,與國家藥監總局原局長鄭筱萸大肆批發藥品批號,在本質上并沒有什么區別。
國家工商總局有個中國馳名商標,質檢總局來個中國名牌評選,明眼人一眼看出,只不過這兩家**高管理部門的利益之爭罷了。后來商務部也弄個什么“**具市場競爭力品牌”評選,說句不好聽的話,明擺著,同樣是利用權力謀創收啊。
盡管有《行政許可法》的出臺,但是我們很多權力機關和部門并沒有把握好公權力的行使邊界。許多權力部門及其附屬機構層出不窮的評選活動背后,就是公權力的過度利用與濫用,更無法逃脫其背后尋租、創租的動機。具體到“中國名牌”的評選,名牌不名牌乃由消費者和市場說了算,而不是由某個部門來認定的。難道你說是名牌就是名牌嗎?君不見市場上很多所謂“名牌產品”“免檢產品”,不照樣出產品質量事故、照樣服務惡劣嗎?今天是名牌,明天不見得是名牌;今天“**具市場競爭力”,明年不見得仍然競爭力強。換個企業領導,企業管理一松懈,市場營銷一落后,在市場競爭激烈、形勢瞬息萬變的市場上,質量可能馬上下降,名牌可能馬上變成廢牌,“**具市場競爭力”也可能變成軟柿子――還用得著你去評嗎?不明擺著是以具國家信用的政府部門的名頭去欺騙蒙在鼓里的消費者嗎?在很多消費者樸素的分辨觀里,只要與政府部門掛上鉤,就是**可信的。
“****”、“中國名牌”雖有積極的一面,但也已成為一些功利主義者謀取利益和欺騙消費者的橡皮圖章,成為一些存在僥幸心理的人蒙混過關的遮羞布。更可笑的是,那個名聲不太好的機構“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人為地把“中國名牌”稱號規定了4年時限――從企業賺一次錢還不過癮,還要賺多次。或許他們明白,越是好企業,收錢越是 容易。難道一家名牌產品,你說他4年之后就不是名牌了嗎?
我認為,在中國目前的體制生態下,所有的免檢都應取消,而應把質量不定期檢查恢復為常態;所有的“中國名牌”稱號都應取消,以免其成為浪得虛名者欺騙消費者的虎皮。
老老實實打造消費者用出來的名牌好。
文/朱禮好
發表于 @ 2008年09月20日 22:18: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