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是什么讓農機補貼成為“唐僧肉”
是什么讓農機補貼成為“唐僧肉”
因為一個補貼,讓農戶的購買行為,變成了農機部門的事,由農機部門來決定買什么農機,以什么價格買什么樣的品牌,弊端明顯,漏洞百出。是政策制定者缺乏決策智慧,還是有些部門為了自己的尋租空間故意為制度預設漏洞,并且擴大漏洞,讓人充滿困惑。
為鼓勵和支持農民使用先進的農業機械,國家每年投入大量資金補貼農機購置戶。然而,這些農機補貼資金卻成了不法廠商和腐敗分子的“唐僧肉”。一些農機干部與農機經銷廠商相互勾結,弄虛作假,從中套取和瓜分補貼,破壞國家惠農政策。2010年,河北衡水、邢臺、保定三市檢察機關查處的農機補貼領域貪污賄賂犯罪達39件78人,涉案金額達1080余萬元。(1月5日《檢察日報》)
農機補貼領域不法行為的存在,讓這項惠農制度的效率和效用盡失。
其一,制度的初衷得不到實現。農機補貼的目的,是減輕農民改善生產條件的負擔,讓農民盡快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惠農富農。但是,一些農機局公務人員和農機經銷廠商,卻把政府的補貼通過各種手段變成了自己的好處,農民**終沒有得到幫助或者說獲得的幫助很小。如河北衡水、邢臺等地,農民購買一臺洛陽產收割機,按政策應得國家補貼3.69萬元,但是經銷商借機抬高銷售價格1.25萬元,而農民須給經銷商1.4萬元好處費后才能得到這個購機指標。這樣,農民實際享受到的國家補貼**多只有1.04萬元。有的地方,農民不但分文補貼都得不到,還要遭受損失。比如,有農牧局偽造銷售手續和發票,騙取節水精播機國家補貼后,然后廠家將50臺普通玉米播種機給農牧局銷售,農民不僅沒有享受到國家補貼,買到的全是不節水的普通播種機。
其二,浪費國家很多資金。為了支持農業發展和農民富裕,國家做了很多投入。2008年,中國用于農機補貼的資金達到40億元人民幣。但是這些資金,有多少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農機補貼領域的腐敗非常普遍。衡水,70%縣(市)的農機部門涉腐;邢臺,82%縣(市)的農機部門涉腐;保定,41%縣(市)的農機部門涉腐,而涉及的資金,達1000多萬元。
其三,增加很大的反腐成本。腐敗案頻發,國家就要增加反腐投入。
一項出發點非常好的制度,為什么產生不了好的制度效用?答案還在于制度設計本身。制度的效率,本身是要靠制度的科學性來保證的。而農機補貼政策,在執行環節卻存在很多漏洞。比如:農機定價不合理,農機部門往往不參照出廠價、市場價定價,人為制造價格空間;補貼方法不合理,補貼不直接補給農民,而是轉補給廠商,讓廠商有很大的獲利空間;提貨方式不合理,基本都是農機部門指定購機者到指定經銷處提貨,農民不能自主選擇,為農機管理部門提供了腐敗空間;監督檢查不到位,農民很少能參與監督,行政監督停于形式……
其實,對農機購買的補貼,是個很簡單的事情。農戶買了農機,憑購買憑據到有關部門申領補貼不就行了嗎?這樣,好處是明顯的:補貼能完全按政策到達農戶手上,不會有中間人扣留;買什么樣的農機,也由農民做主;以什么樣的價格購買,也能通過市場機制進行調節;購買后果,也有買賣主體負責。可是,因為一個補貼,卻讓農戶的購買行為,變成了農機部門的事,由農機部門來決定買什么農機,以什么價格買什么樣的品牌,弊端明顯,漏洞百出。是政策制定者缺乏決策智慧,還是有些部門為了自己的尋租空間故意為制度預設漏洞,并且擴大漏洞,讓人充滿困惑。
- 游客發布于2011-03-07 19:19我們是遼寧的;我們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