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山西省2011年農機專業合作社調查報告
山西省2011年農機專業合作社調查報告
按照農業部農機化司農機管[2011]11號文件通知要求,對照調研提綱和調查表,組織全省11個市和115個縣就合作社發展現狀、內部管理、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的作用、加快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以及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發展中存在問題等情況進行了調查?,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基本情況和特點
我省近年來,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布實施和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各級政府部門對農機專業合作社扶持力度不斷增強,職能部門的積極努力工作,宣傳培訓、典型示范、政策傾斜、指導服務等措施的穩步跟進,尤其是與財政、國土、銀行等有關部門“關于加快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意見”的出臺及相關配套政策的落實,為加快我省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平臺,全省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令人矚目,無論是發展數量,還是發展的質量、規模、標準、服務的能力等諸方面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在農機化生產實踐中逐漸成為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中堅力量,為推進全省農機化事業的轉型跨越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
全省轄11個市、115個農業縣,現有耕地面積5600多萬畝,人均耕地2畝,可機耕面積占52%,農作物種植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常年種植小麥1000萬畝左右、種植玉米2200萬畝左右、種植馬鈴薯600萬畝左右。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2787萬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機7.32萬臺、玉米收獲機3900臺,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到51.1%。特別是2010年12月我省被確定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試驗區以后,結合省委省政府轉型跨越發展的要求和“十二五”發展規劃,為我省農機化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機遇期和發展期,截止目前,全省共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940個,其中開展農機化綜合服務的350多個,單純開展農機化作業的500多個,開展維修服務的30余個、開展農產品加工的20多個。據2010年農機專業合作社調查表統計,入社的社員15067個、入社的機具到達33393臺,完成農機作業面積1527萬畝,實現作業收入2.85億元、維修服務收入900多萬元、其他收入1797萬元。其發展主要特點是:
1、發展勢頭持續升溫。近兩年來,農機專業合作社數量呈成倍增長的態勢,打電話要求辦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詢問者絡繹不絕,如何辦、走什么程序,特別是省財政對農機專業合作社有一定的項目資金扶持,對農機戶建設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更具有較大的吸引力。據統計2009年新增加137個,2010年新增268個,今年至6月底新增147個,與去年同期相比,農機專業合作社增加47,全省總數達到940個。
2、經營規模呈日益擴大態勢。隨著農業機械迅猛增加和種糧農民對農業機械開展復式作業的要求,農機戶“單打獨斗”開展作業在生產實踐中受到制約,同時合作社按時完成承攬的農田作業任務需擴大合作社規模已成為一種客觀需求。不少過去按5戶注冊成立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由于完成縣局下達的“深松”、“保護性”耕作等農田作業任務的需要,增加了社員、增加了機具,據統計到2010年底全省農機專業合作社793個,平均每個合作社注冊人數達到了19人,平均擁有機具達到了10.28臺,分別比去年社員人數增加9人、機具增加4臺。同時從合作社規模上看社員達到50人以上合作社達到32個,比2009年增加31個,共經營拖拉機主機379臺,小麥和玉米自走式收割機185臺,平均每個合作社經營農機近18臺。合作社社員達到30-40戶以上的合作社有14戶,比上年增加10戶。
3、覆蓋面在不斷擴展。按照全省農機專業合作社布局發展規劃,每年至少新扶持發展200個農機專業合作社,到2015年全省農機專業合作社數量達到1500個,實現平均每個鄉鎮建設一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目標。在全省近1200個鄉鎮中,有768鄉鎮已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940個,覆蓋面比2009年增加300個鄉鎮,比2010年增加160個鄉鎮,合作社鄉鎮覆蓋率達到64%。入社農民已達15067個,其中農機戶達10116個,入社人數比去年增加了4.87個百分點。
4、服務能力日漸增強。隨著農機專業合作社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合作社數量的增加,農機作業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得到穩步推進,一大批“套餐式”作業的典型應用而生,迎合和滿足了農業生產和種糧農民要求合作社提供優質服務、降低作業費用的需求。合作社成員之間按照自己的技術和機具的特點分工,形成了相互配合專門從事某項作業的專業服務隊,與“單打獨斗”或僅能從事單項作業的農機個體戶,在農機作業市場的有序“競爭”中,逐步由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套餐式”作業服務而取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服務的范圍、服務內容、服務的戶數、服務的半徑越來越大。同時根據市場的需求,不少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增加了零配件供應、農機維修、農業生產資料代購代銷,以及農產品加工、油料加工、農機中介服務等有利于農機戶和農業生產的服務項目,深受農機戶的歡迎。
5、經濟效益不斷提高。2010年全省793個農機專業合作社完成農機作業面積1527萬畝,比上年增加近200萬畝,據統計總收入達到2.85億元,比上年增加0.32億元,單車平均收入達到4.5萬元、純收入達到2.7萬元,比上年增加0.1萬元,單臺作業面積達到1540畝。以臨猗縣王寮村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農機作業典型脫穎而出,2010年三夏期間牛文江社長組織151臺小麥聯合收割機和拖拉機前往河南、晉城等地開展跨區機收和耕種作業,30天時間凈賺500萬元,收效極為顯著,農機手得到了實惠,中央電視臺及其他媒體做了報道。尤其是深松作業項目和“保護性”耕作項目向合作社傾斜政策的實施,使合作社完成的作業數量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效益向好。如深松作業全省共作業面積166.33萬畝,其中農機專業合作社完成111.7萬畝,占完成數67%,僅此一項實現效益3350萬元。
6、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建設有了新的提高,通過“外引內聯”、相互學習促進和參觀借鑒外地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經驗,以及按照省局對農機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的內容要求,每個合作社基本都做到了各項規章制度和服務承諾、服務公約、發展目標等上墻,進一步建立、完善了機具臺帳、作業臺帳、維修臺帳、收益賬目,以及公積金提留等,在經營活動中實現了“四個統一”,即統一作業、統一調配機車、統一維修、統一結算,有的縣還制定了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等級評定辦法,對合作社的服務、效能等進行等級評定,提高了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服務的“品位”和效益。
二、農機專業合作社在建設現代農業中的作用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二三產業對農村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大,農村勞動力結構和農民的勞動觀念、生活質量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業生產對農業機械化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同時伴隨著農機化促進法的頒布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落實,農業機械數量的快速增加,農機作業市場從賣方市場急劇轉向到“找米下鍋”,提高作業質量、改變傳統的作業方式、改善服務態度、降低作業成本、提高經營效益成為搶占農機作業市場先機的“金鑰匙”。近幾年的實踐,農機專業合作社的運行機制、經營管理方式、服務模式恰好滿足和適應了千家萬戶開展農業生產的客觀要求,農機專業合作社在開展農田作業的份額逐年增加,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1、農機專業合作社是實現農業規?;?、集約化生產的“推進器”。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生產,關鍵是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作為核心載體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積累和儲備了以往農機化管理和服務的功能,通過機械、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化組合,形成“抱團”集成優勢,充分發揮其裝備、技術、服務、質量、規模的特點,有效地解決了“農機部門包不了、村集體統不了、一家一戶干不了”的問題,滿足了農戶對農業機械作業的多樣化需求。特別是近兩年來合作社通過承包、托管土地的方式開展農機作業服務,促進了農村的土地流轉和規模種植,很好地解決了農機化和規?;膯栴}。全省涉及土地流轉、承保經營土地模式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達到300多個,承包經營土地面積**大的達到3000畝。如朔城區金田園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近兩年良好的作業服務信譽,贏得了領導和群眾的認可,合作社社員從成立時的5戶,發展到105戶。作業服務范圍由本村輻射到周邊4個鄉鎮的16個村,服務農戶達3000多戶。2010年完成作業面積達15000畝。并以每畝450元的價格承包流轉土地近3000畝,實現了規?;N植和全程機械化作業。同時合作社還開展了飼草加工、養殖等內容。屯留縣通過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土地流轉承包嘗試的效應,縣政府2011年將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土地流轉的載體,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以屯政發[2010]99號下發了“關于鼓勵和扶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引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實施意見”,要求積極推廣“合作社+農戶”服務體系模式,培育2-5個土地流轉農機化經濟合作社。按照要求目前全縣已落實11個百畝以上“土地流轉+農機合作社”的典型。
2、農機專業合作社是實現農機新技術推廣應用的“排頭兵”。合作社的成員絕大多數為農機大戶或種糧大戶或農村中的“能人”,在經營農業機械的群體中對農機化操作技術、農業機械的應用、推廣等有一種極大的熱情和激情,是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的倡導者、試驗者、示范者、帶動著、宣傳者、應用者,諸如大馬力拖拉機的應用、新機具新技術的示范、演示、農機農藝的結合等等,為推進農機化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長子縣“誠信”農機專業合作社在開展“秸稈立式旋耕播種法試驗”中實行“懶漢法”種植,按照縣局要求積極帶頭進行試驗,對照操作規范認真落實,并不時地進行解釋和宣傳,由于他們特殊角色,使得農機戶、種糧農民容易接受、樂于接受,當年推廣面積圓滿地完成了預定的目標任務。萬榮縣“惠興”農機專業合作社在實施“深松”作業過程中,將犁底層堅硬的土塊、深松前、深松后作物根系發育生長實物擺在合作社院內,用現身說法和淳樸的語言同農民群眾進行交流,當年完成深松面積4000多畝,受到了縣農機局的好評。
3、農機專業合作社是有效增加養機戶收入的“聚寶盆”。
由于農機專業合作社在創辦過程中,聚集了農機經營戶和種糧農民、農村中能人,濃縮了機械、技術、人物力等精華,引入了現代管理、競爭機制,有機地將農業機械經營者和用機者與作業市場有機地連結起來,為提高機具利用率,降低作業成本、實現節本增效,增加農機手收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大家的互利合作和“抱團”集體的智慧、各自的優勢和長處,把“訂單”、“五統一”、“一條龍”、“托管”、“套餐式”服務等作業模式應用到生產實踐,形成規范的作業模式,農業機械“三率”明顯提高,使農民用機械開展作業吃上了“定心丸”,“三夏”變一下,三秋變一秋,種糧農民滿意,作業量穩增,經濟效益顯著。據統計2010年參加合作社的社員單車平均收入2.7萬元左右,玉米收割機3萬元左右,比“單打獨斗”的作業農機戶增收0.5-1萬元左右,同時還免去了一些外出作業過程中不必要的麻煩,作業任務也有人安排,作業費有人收取,以及加油、食宿等,減少了許多需要協調、調解矛盾的環節,農機手只管作業就可以了。通過了解和實踐證明一般入社社員在20到50戶的合作社平均效益更好一些。如朔城區“大興”農機專業合作社,由于合作社作業機具多、配套比合理,作業過程實行“一條龍”、且作業技術優信譽高、每天有活干、效益好,新買車的農民自覺要求加入合作社,社員比去年增加10人、機具比去年增加15臺,全年完成玉米機收2600畝、深松4000畝、完成秋耕6000畝、玉米豐產方3000畝,預計今年收入39萬余元,比去年增收10萬元。
4、農機專業合作社是增強社員間相互互助合作的“粘合劑”。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機戶和種糧農民的自助和互助的服務組織,是加強農機主管部門和農機經營戶聯系的橋梁和紐帶,通過合作社這個場所、陣地實現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將農機主管部門要求、農機手應該享受的公共服務和對農機專業合作社扶持給力,以及他們對職能部門的要求和真實想法及時溝通反饋,并及時向農機手提供農機化發展政策和市場信息和相互間交流學習的機會,使他們在技術上互幫互學、互助提高,利益上互惠互利、互助互惠,信息上互相傳播、相得益彰,自覺形成了維護作業市場秩序的監督受益者,在“抱團”合作的過程中增強了他們的自我防患保護意識,避免其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提高了農民的協作意識,維護農民合法權益,起到了團結協作的紐帶作用。
5、農機專業合作社是延伸農機化管理工作的“協理員”。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幾年的發展,隨著服務功能的不斷增強和完善,農機合作社社員都在經營活動中享受到了“單打獨斗”得不到的各項服務,有困難和有要求找合作社已成為每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的共識,然后由合作社調節解決,較好地
彌補了當前基層農機管理工作的薄弱環節,加快了農機化各項工作的開展和農機化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補充。同時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合作社和農機戶的一層特殊的關系,職能部門把好多的農機行政管理工作由農機專業合作社代理,收到了很好的實際效果。如我省長治市農機局在平安農機安全村創建、機具檢審等工作中推行了“農機安全+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機手”的安全管理新模式,改變過去農機監理面向機手,安全管理鞭長莫及,變成了農機監理直接對合作社,合作社對社員機手實行面對面、零距離的管理,層層落實安全目標責任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樣既強化了安全生產,促進了平安農機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又融洽了農機戶與職能部門的關系,提高了安全管理效果,連續多年實現農機安全生產“零事故”,受到市安委會表彰。
三、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主要做法
加快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提高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水平,通過近幾年的運行實踐,以及農機戶、農民、農業生產對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和建設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客觀要求和迫切程度,按照增加數量、提高標準、擴大規模、提升能力、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和圍繞一個中心、推進兩項工程、抓好三個試點、實現四個目標、強化五項措施的具體工作要求,提出每年建設200個高標準農機專業合作社,到2015年在我省糧食主產區、農業機械保有量多、農機化作業水平高的區域,每鄉建設一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總量達到1500個目標要求。重點在培育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拓寬服務領域、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模式、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效益上下工夫、想辦法,收效顯著。
1、加大力度,從機制上推動發展
全面推進農機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按照《農業部進一步加快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的意見》精神,首先我們會同省財政廳、國土資源廳、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省銀監局等五個單位以晉農機管字(2010)1號出臺了“關于加快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意見”,從政策扶持、資金支持、用地保障、融資、培訓等方面提供了優惠,對加快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起了積極的作用。其次將年度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的目標數量列入省政府每年向各市政府工作考核的目標責任制當中,責任到人,從機制上使工作落到實處。三是向各市落實工作目標任務和責任,細化目標責任,排出完成任務的時間排序表,落實具體的建設對象、地點,將任務分解落實到市縣,加強督促檢查,堅持工作進度上報制度,及時了解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幫助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每年目標任務的按時完成。
2、增加投入,以政策優勢引導發展
全面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加快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資金扶持是關鍵。幾年來,我們緊緊抓住省財政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的1000萬元項目資金,作為建社的引導資金,對全省需要扶持、一扶就見效、自身舍得投入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扶持。每年從各市上報的400多個合作社項目點中,選擇200個投資小、見效快、在規劃區域內布局合理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給予了扶持,效果極為明顯。如曲沃縣永健合作社,2010年省局投入3萬元,合作社自行籌措資金90萬元,購買近30畝的一處廢棄場院,修繕房屋及車庫、辦公室10余間,當年開始運營、見效。二是重拳出擊,樹立典型示范帶動。連續三年來對建社時間長、運營效益好、服務內容多、農民歡迎的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示范“亮點”進行重點扶持,充分發揮其典型帶動和示范、導向作用,帶動農機專業合作社提高服務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三年共培育32個“亮點”,通過逐個檢查、考核對運轉良好的“亮點”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亮點合作社授牌”,同時利用他們的優勢在作業技術、作業質量、信譽、效益等方面進行示范。三是積極督促和協調幫助市縣增加對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的投入。通過工作的激勵和資金扶持政策的鼓勵,先后督促各市向當地財政部門申請增加農機社會化服務投入的報告,近兩年11個市用于合作社的投入達到700多萬元。四是積極爭取省發改委資金扶持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積極努力和協調在2010年選擇的189個農機維修網點和“保護性”耕作基建項目有近150多個合作社獲得項目扶持近1500萬元。
3、搞好服務,借主體力量帶動發展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進一步推進和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已成為農機化生產和實現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主力軍,農機專業化服務逐步成為開展農機化生產的主要形式,下大力氣培養好這支隊伍,就等于抓住了推動農機化發展、提高農機化作業水平的關鍵環節的“牛鼻子”。2010年我們從多方面重點加強了以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維修網點、農機大戶為主要對象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從農機化項目的實施上予以傾斜和支持。一是利用項目資金和有關政策對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扶持,幫助他們解決資金、用地和政策方面的難題。二是積極與有關處室配合、協調,出臺有利于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壯大發展的優惠和傾斜政策:如農機購置補貼向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傾斜政策,深松作業由農機專業合作社承擔實施的政策,油補、“保護性”耕作項目優先農機專業合作社等。三是鼓勵農機專業合作社在做大做強上做文章。按照農業部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點的規模要求,以增加入社社員的戶數、增加機具臺數,擴大作業面積作為衡量標準,加強培訓,用項目資金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上規模,同時在技術培訓上重點強化,幫助他們提高管理水平和作業服務水平。
四、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存在問題和政策建議
1、資金短缺,始終是制約合作社發展的瓶頸。由于絕大多數合作社是近二、三年內新成立的,起步較遲,經濟基礎薄弱,共同積累少,另一方面合作社成立以后征用土地建機庫等固定資產投入較大和作業費用不能及時收取,甚至有一部分農機戶是新買了拖拉機,合作社用于購置新機具和發展生產的流動資金難以為繼,有的合作社是靠借貸購買油物料,有的地方借貸也較為困難,同時得到國家項目扶持的合作社畢竟只是極少數。所以低投入、低積累、高分配,“兩低一高”的現象普遍存在,難以形成預想和需要的規模經營、服務功能、設施配備和技術資源,嚴重影響著合作社的業務做強做大。
2、人才缺乏,導致合作社低水平運行。目前合作社成員大多是農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也大部分是由合作社內部人員擔任,其知識結構、經營管理水平相對較低,搏擊市場的能力還很有限,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2009年對20個農機專業合作社了解,有經營管理頭腦,富有市場搏擊經驗,在農村擔任村官的僅有2人,其余18名社長均是農機大戶和農機手;從學歷上講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合作社理事長僅5人,只占總數的20%。雖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請了技術人員,但也僅限于操作、維修技術指導,難以參與決策,真正懂技術會管理、開拓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合作社的自身條件也難以吸引到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參與到合作社中來。多數社員只關注“農田作業”,對合作社的發展、壯大,以及如何經營管理較少過問,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小的合作社,其內部事務往往由理事長一人拍腦袋決定,導致合作社的整體運作隨意性較大。
3、管理欠規范,發展不平衡。當前,合作社發展形勢喜人,群眾興辦合作社熱情高漲,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合作社內部管理不規范問題比較突出,不容樂觀。雖然每個合作社都制定了章程,設立了理事會、監事會、社員(代表)大會等必要機構,但有些還流于形式,很少組織活動;有的合作社“只搭臺、不唱戲”,只是形式上的組合,合作社還是農機戶自己尋找業務,自己算賬,與參加合作社前變化不大,沒有形成真正合作的拳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也不容樂觀,所謂發展快是經濟發達區、地域條件好、農業機械多的地方,在山區、土地多需要合作社的區域發展相對還是比較慢,據調查有的發展快的一個鄉合作社數量達到7個,相互間作業競爭力很強,打破了正常的作業平衡。
4、重建輕管,合作社建設工作沒有形成合力。目前合作社建設普遍存在著“重發展輕規范、重建設輕指導、重扶持輕監管”問題。從調查情況看,近年來在引導、服務合作社發展工作中,只注重發展數量的增加,而忽視了運行質量的提高的傾向還不少,支持的力度還不夠,在幫建上下功夫多,而在幫規范上精力不足、措施不力,有的只重視爭取扶持項目,而不注重項目實施的監管;有的只考慮點上工作,而不兼顧面上工作的推進,職能部門為合作社提供的活動平臺比較少,有的一年也沒有一次活動,本縣合作社間也沒有聯系,相互間的“集體”活動少,以縣整體“抱團”開展作業的合力還不強。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抓宣傳培訓,全面提高合作社成員和農機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地宣傳扶持合作社發展的優惠政策、典型合作社的經驗,吸引更多的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農機化司應通過培訓、學習、參觀、研討等多種形式在近幾年內培養一批規范管理合作社的管理人員、以理事長為主的合作社管理人才、一批以會計為主的合作社理財專人、一批以生產技術為主的管理操作、維修能人,一批有闖市場才能的中介人和能人,為合作社的發展培養造就出一批實用人才。
2、抓完善落實,用好用足扶持合作社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要進一步細化、明確各項扶持政策,在財政、稅收、信貸、項目扶持、用地建設等方面出臺有針對性的配套扶持措施和可操作性的規定,使合作社在為農業生產和種糧農民的服務中享受到優惠和傾斜,得到實惠。懇請農機化司擬在調研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實際、特點、特色出臺“加快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有關政策”,諸如: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資金扶持、項目支持等,通過項目扶持,將各種補貼資金向合作社集中,作業項目安排向合作社傾斜,通過政策支持、資金扶持、項目支撐使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建設中把國家的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和發揮的更加完備,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和做大做強,同時應出臺加快建立規范的土地流轉的有關政策,鼓勵農機專業合作社承包經營土地,建立機械化農場和“現代農業”示范基地,促進其發展壯大。
3、抓典型示范,增強合作社輻射帶動功能。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更沒有成型的做法和樣板可循,要結合各自的產業特點,農機化發展特色、速度、結構注重在實踐中培育典型,樹立榜樣,通過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實現整體推進。農機化司每年擬根據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速度、發揮的作用、產生的效益等諸方面通過召開經驗交流會、座談會、論壇會、交叉檢查、交流學習、勞動競賽、表彰獎勵、鼓勵等多種途徑,總結推廣示范合作社的典型經驗,擴大其社會影響力,帶動更多的合作社步入規范發展的良性軌道。通過強化指導服務,做到數量與質量并重,發展與規范同步。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