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國家的農機補貼能否直補到農民手里
國家的農機補貼能否直補到農民手里
在黑龍江省北部邊境線上,每年春天是這樣開始的:臨近5月,隨著氣溫逐漸回升,千里冰封的黑龍江,河道的顏色漸漸由白變黑,江面上不時傳來因冰塊相互擠壓破裂而發出的“咔嚓”聲,緊接著,江水漸漸波動起來,翻騰起來,裹挾著大小冰塊滾滾東去。每到此時,岸邊的農民就要忙著春耕春播了。
今年,當又一次春回大地的時候,黑河市愛輝鎮腰屯村三好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三好農業社)的社員,個個眉頭緊鎖,因為成立僅一年多的合作社正面臨著散伙的危機。
沒有大型農機具,怎么種地
不久前,三好農業社理事會商定要在村支書察志杰家里召開一次社員大會。盡管剛動完手術的女婿還躺在市醫院,察書記還是提前從黑河趕了回來。
“合作社下一步怎么打算,需要大家好好合計合計!”今年是馬年,此時的楊曉滬心里頗有一種“騎馬難下”的感覺,坐在炕沿上的他一邊拿著提綱匯報,一邊皺著眉頭拼命吸煙。
屋內煙霧繚繞,氣氛沉悶。說來說去,讓全體社員糾結、頭疼的關鍵問題其實只有一個——沒有大型農機具,怎么種地?
2012年12月29日,沒有舉行任何儀式,愛輝鎮第**家由農民自發組織起來的糧食種植合作社——三好農業社成立了。籌備時間用了兩年,腰屯村50多戶農民,帶著各自名下總共約5000多畝土地終于走到了一起,當年的上海知青、深度參與合作社創建全過程的楊曉滬被推舉為理事長。
2013年是農業社正式運行的頭一年。他們制定了嚴格的章程和五年規劃,按照播種、管理、收割、銷售和分紅“五統一”的方式來操作。可天公偏不作美,從年初開始,一直低溫多雨,眼看春耕就到跟前了,可是地里濕得難以下腳。
**要命的是在關鍵時刻沒有大型農機具給力。
不到黑龍江畔,難以想象“北大倉”的天之寬,地之闊。這里農民種地以坰(15畝為一坰)為單位,一戶人家種十幾坰地就等于種幾百畝地,單靠人工根本沒門兒。
為了不誤農時,這年春節剛過,楊曉滬就主動登門和鎮里頭年新成立的勇勝、超杰兩家農機合作社(簡稱:農機社)協商代耕代播的事。農機社負責人態度很好:全力支持,費用還可以給予一定優惠。
不想到了春耕春播的節骨眼上,情況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楊曉滬清楚地記得,從2013年5月20日起到22日,三天時間內,給兩家農機社打了無數電話,請求趕緊派車前來耕作,一直沒有結果,因為他們不僅自家親朋好友的土地要幫忙,還要忙于在外面承包租賃的大片土地。眼看距離芒種不到半個月了,他們不得不向愛輝鎮領導、黑河市農委緊急求援。
鎮黨委還是認真對待的。5月25日中午,經鎮黨委書記王臣出面協調,從附近一家農機社調來一臺播種機幫忙,因他們自家還有地需要用車,僅干了一天便調頭回去了。王書記不得不從曾經工作過的小黑河又借調了兩臺旋耕犁過來救急。
事已至此,三好農業社明白此刻誰也指望不上了,于是趕緊組織社員修復和安裝了4臺小播種機,又向外聯系了兩臺四壟播種機,起早摸黑終于趕在6月1日播完了玉米,6月6日完成了大豆播種。此時距離**佳適播期,整整晚了半個月。
既遇上天災,又誤了農時,糧食減產已成定局。年終結算時,三好合作社每坰地的實際收入僅有3800元。雖比四周單干的農戶收入略高一些,但遠未達到預期目標。
大會還沒結束,大家擔心的事果然發生了:一個胖小伙子徑直走進來,抬頭便問分紅的錢**快啥時候能取?他明確表示,打算退社。
高額農機具補貼補給了誰
2013年的教訓使三好農業社社員形成了共識:只有有了自己的農機具,才能在關鍵時刻不受制于人。
他們開始想方設法,甚至從遠在上海的老知青那里籌來部分資金,同時指望從政府那里獲得一定的政策性補貼,通過自購大型農機具的方式來實現自我服務。
沒想到,這一計劃的實現困難重重。
有關部門的意見很堅決。理由一,三好農業社沒有必要再單獨購置農機具。
截至2012年底,愛輝鎮先后掛出了4家千萬元級大型現代農機合作社的牌子。各家占地不小的院子里,擺著五六臺顏色鮮艷的大馬力拖拉機和收割機,還兼有各種配套的專業農機具。
按政府的規劃要求,每家千萬元級的農機社應該承擔起周邊農戶5萬畝土地的耕作。愛輝鎮現有土地17萬畝,照此推算,全鎮實際擁有的馬力,服務地方綽綽有余。
理由二,上級部門撥給愛輝鎮農機具補貼的指標已經全部用完,不可能再追加新的額度來扶持后來組建的農業社。
據了解,為了鼓勵糧食產區的農民多種地、種好地,國家一直采取積極的扶持政策。在幅員遼闊、土地肥沃的黑龍江更是如此。
從2003年試點到2008年開始建設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以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并加大資金投入,其中對購置大中型農機具的政策補貼比例高達60%。以一個千萬元級的農機社為例,購買大型農機具出資人只需籌資400萬元就可以獲得國家600萬元的高額補貼,即國家出大頭,個人出小頭。
那么,國家用于補貼購置農機具的這些錢,究竟都補給了誰呢?
一些愛輝當地的農民說:國家數以千萬元計的農機補貼全都貼補給了農機社。農機社的出資人絕大多數也不是真正的農民。
黑龍江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2012年底完成了一份《黑龍江省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制約性因素專題調查報告》。報告中強調,農民帶地入社是農機合作社發展的核心問題。只有吸引更多農民帶地入社,才可以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責任同系,這是農機合作社發展的趨勢和動力所在,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2013年黑龍江省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方案也明確提出,按照“鞏固、充實、完善、提高”的基本思路,堅持“先建后配、穩中求進”的基本原則,成熟一個建設一個,在種植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基礎上建設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玉米青貯、牧草種植合作社基礎上建設畜牧機械合作社。
報告和方案清楚地表述了農業社和農機社發展的前后邏輯關系:一般是先有農民專業合作社后有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然而在不少地方,農機社早已先于農業社之前成立完畢。
從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規定來看,獲得千萬元級的農機社資格是有門檻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提交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土地和新建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增加入社土地協議明細表,入社土地協議必須寫明面積大小,還要有土地承包人簽字。
外三道溝村村長王寶巨特別清楚,2012年在愛輝鎮還沒有一家農民糧食種植合作社的時候,他出面跑了一圈,便把附近幾個村的土地承包證明、農戶代耕證明一股腦全拉到勇勝農機社名下。雙方心知肚明,村里的農戶與農機社之間并沒有實際的合作關系,不過是借用一下名義而已。
國家的農機補貼何時能讓農民受益
三好農業社有土地沒農機遭遇困境,而拿到國家資助的農機社也有一番難言的苦衷。
愛說道的王寶巨村長,在各種場合一直在為勇勝農機社負責人楊永和奮力“辯護”。
“老楊是個想干點實事兒的人。可自從辦了農機社以后,把他的頭也給搞大了。農機社本身沒有土地,附近的農民也不愿意把土地包給他們種,這樣一來,他們活兒少成本少不了,久而久之,我看非拖黃了不可!”
情況確實如此。土地承包經營后變得分散、碎化的土地無法維持任何一家農機合作社的生存。在現有小農機的存量與土地面積達到相對平衡以后,新成立的大型農機合作社在耕作費用上根本無法與小農機競爭。以播種為例,小農機播種每坰地的成本在150元左右,而大型播種機的報價將近400元。在小塊土地上為個體農民耕作,往返路途所花費的油耗大,耕作面積小,農機進進出出費時費力,要價高了,農戶無力承擔;要價低了,農機社必然虧損。
“現實的矛盾是農業社有土地沒農機,農機社有農機沒土地,我們的想法是盡量做工作,爭取雙方以合股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愛輝鎮書記王臣、鎮長王偉表達了他們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互相觀望中的農業社和農機社在短時間內難以成為事實上的利益共同體。
農民的賬本則是:如果把農業社和農機社合到一塊兒,農機社肯定首先會提出將他們買農機具投入的成本單劃出來。這些大型農機社的每一筆折舊費都不是個小數目,剛起步的農業社根本無法承受。
另外,農機社是單獨一套人馬單獨一套管理,代耕一家農業社的地肯定吃不飽,必須對外攬活兒。但是,一年下來他們對外承接了多少訂單,花費了多少成本,全憑自己說,這個不透亮,也不可信。
有人斷言,黑龍江剛剛發展起來的農業合作社和農機合作社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不出兩年,必見分曉。
農民的聲音十分強烈和直率。
“一些有土地的農民自己組織的農業合作社得不到政府半點扶持,一些沒有土地的農機合作社卻享有國家購置農機具的高額補貼,這個道理從何講起?!”腰屯村當了27年支書的察志杰把話說得很直白:
“我們都是實實在在種地的農民,國家補貼農業**好的辦法,我看就是將錢直接補到我們農民手上。”
還有農民建議說,“希望記者給上面捎句話,與其把給農機具60%的補貼一次性地補給農機社,不如按照代耕費的60%直接補給我們,讓我們農民直接受益。”
春風雖已拂面,楊曉滬的感覺還是不那么樂觀:如果在大型農機具上沒有優勢,就意味著可能會耽誤農時、糧食減產、收入不會比個體農民高,那還有誰愿意合在一塊兒干啊?
思來想去,4月26日,楊曉滬決定再次提筆,代表三好農業社向愛輝鎮政府、愛輝區農委、農機局遞交一份《農機補貼申請》。申請中說:
合作社成員大會全體成員討論決定,鑒于去年的經驗,合作社一定要有自己的農機才能保證春耕春播及時完成,秋收豐產才能得到保證。
目前合作社購買1354拖拉機一臺用于整地,704拖拉機一臺、554拖拉機一臺用于播種、中耕和打藥,3.5米旋耕犁一臺,四行播種機一臺和六行播種機一臺。
**后一句他寫道,“三好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體成員期盼根據國家政策得到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指導”。
他真心期望,國家政策的陽光能夠照亮三好農業社未來的發展前程。
- 游客發布于2021-11-29 05:37咋不說多少錢一臺?光說費話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