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洋農機價高卻耐使受捧 國產補貼指標少銷量低
洋農機價高卻耐使受捧 國產補貼指標少銷量低
國產的還是合資的?是不是補貼機型?售后服務怎么樣,壞了一天之內能不能修好?在此間進行的中俄(佳木斯)農機產品展銷洽談會上,以上問題是種糧大戶關心的熱點。
中俄(佳木斯)農機產品展銷洽談會7月24日開幕,為期三天,來自中、俄、韓等國的近千種農機產品參加了展銷。還有兩個月就是東北的秋收時節,所以展會吸引了很多農民前來選購。
25日下午,在一臺中日合資生產的水稻收割機前,十幾個農民站著圍觀。敲敲機蓋,摸摸齒輪,問問價格,他們對眼前的機器愛不釋手,來自佳木斯市敖其鎮農民侯德文就是其中之一。
侯德文是當地的種糧大戶,今年種了45畝地,正是農閑時節也來選選農機。“這種合資農機結實,干活兒也快,地平整些一天收五六十畝水稻沒問題。”侯德文指著農機說,價格高也愿意買。因為有些國產農機用用就壞了,耽誤一天工就少掙好幾百元。如果誤了農時就不是少掙幾百元的事了,這一年的辛苦可能都得搭進去。
記者在農機展銷現場看到,相比進口和合資農機展臺前的熱鬧,國產農機前相對冷清。在一家吉林國產農機企業的展臺前,不時有幾個農民走過,但看看就走了。這家企業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今年這種四五十馬力的拖拉機只賣了幾十臺,一方面是由于市場趨于飽和,另一方面是這種拖拉機沒有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很多農民都過來問,“一聽沒納入補貼范圍轉身就走”。
來自佳木斯市沿江鄉三連村的陳懷順這次是和同村農民組團來的。“家里種了70多畝地,一直用小四輪種,現在想換一個大點馬力的農機,特別是享受補貼的農機。”陳懷順說,一臺拖拉機五六萬元,如果有30%的農機補貼,一下子就少拿一萬多元。
有這種想法不僅是農民,很多農機企業也有同感。**近幾年,在農機補貼這一惠農政策的帶動下,農民購買農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程度也隨之提高。但這些農機企業和農民仍然覺得農機補貼指標不夠用,他們希望這項惠農政策的覆蓋范圍能更廣,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這一優惠政策。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