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探尋全南設施農業發展的背后
探尋全南設施農業發展的背后
風雨侵襲,市場變幻……長期以來,傳統農業在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夾擊中舉步維艱。發展設施農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助推農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然而,設施農業從思路到出路的嬗變中,資金、技術等發展要素如何集聚?政府、市場、經營主體各自應扮演怎樣的角色?
折翼:雙重夾擊下的農業之痛
近日,筆者走進全南縣龍源壩鎮雅溪村蔬菜基地,一群工人正在地里搭建鋼架大棚。濕潤的土壤里,剛剛褪去種殼的嫩芽,破土而出,綻放新綠。
邊遠山村怎么會有鋼架大棚?事情得從今年5月說起,這個月在連綿20多天的降雨侵襲下,雅溪蔬菜基地500畝春播蔬菜枯黃葉落、根系腐爛,一季菜“全軍覆沒”。來自臺灣的雅溪蔬菜基地老板陳崇發說:“我考察過廣東、湖南多個地方,覺得這里環境**優。沒想到在**自信的地方‘折戟沉沙’。看來環境條件再好,都不如現代農業設施可靠。”
除了這抵御自然災害的襲擊外,發展設施農業也是市場的選擇。隨著物流業的發展成熟,高端農產品市場對品種選擇、品質要求、供應時間跨度、運輸保鮮都有更高的需求,只有同時滿足這些條件,才能在激烈的市場角逐中破浪前行。
“在自然光照、溫度下種植,蔬菜上市時間難以調節,缺乏市場競爭力和主動權。”南逕鎮南逕田園蔬菜基地老板田志梅說,今年年初,廣東一高校十分青睞該基地的綠色蔬菜,但由于沒有設施種植,存在斷季、保鮮難等問題,**終與訂單失之交臂。
實現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設施農業呼之欲出。
破繭:突出重圍探尋轉型之路
如何趨利避害,因地制宜,找到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出路,成了全南縣農業經營者們日思夜想的問題。
“我要把臺灣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拷貝’到內地來。”陳崇發花費了30多萬元通關費,從臺灣運來5臺農業機械;滴管、鋼架大棚等設施材料也已采購齊全,正進行安裝、調試。
發展設施農業有哪些好處?陳崇發介紹,搭建溫控大棚、安裝滴管設施,可以調控農作物的生長溫度和濕度,不僅能抵御自然災害,還能讓蔬菜全天候生長。他說:“傳統蔬菜種植一年收兩茬,設施種植四季常青,每畝地增產3000公斤,增收上萬元。”
尋求突破的綠色旋律在田野蔓延。談起設施農業對于規避市場風險的作用,種植面積1000余畝、年產100多噸葡萄的曾紀石深有體會:“七八月份是葡萄的豐產期,由于葡萄扎堆上市,即使年成好,也賣不了好價錢。”
今年,曾紀石投資100余萬元,建起了500多畝的連體大棚,通過調節棚內溫度、濕度,延長采摘上市時間。曾紀石說:“以前,只有2個月的采摘期,現在延伸到秋冬季節,豐產期15元一斤的葡萄,到秋冬季節25元一斤還供不應求。”
設施農業的興起,還把許許多多的不可能變成現實。在南逕鎮熱水村,有一泓優質溫泉。過去,村民祖祖輩輩只是用溫泉水殺豬、煮蛋和洗澡。一位臺灣客商卻瞄上這眼溫泉,在村里建起了大棚,引來溫泉,利用豐富的地熱資源搞起了蝴蝶蘭種植。看到臺灣客商種花的好效益,村民們紛紛效仿。如今,熱水村已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花卉專業村。
榜樣是**好的老師,效益是**好的廣告。嘗到甜頭的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戶發展設施農業,該縣已建成設施農業3萬余畝。
化蝶:期待羽翼豐盈翩躚起舞
發展設施農業,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用工業化思路經營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必然選擇。從落地生根到茁壯成長,設施農業仍需爬坡越坎,更需各方關愛。
鋼架大棚每畝成本近3萬元、滴灌設備價格也不便宜。發展設施農業,需要雄厚的資金,對于小規模經營主體、一般農戶而言,無疑是沉重的資金負擔。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全南縣農機局局長曾國平給出了答案,為鼓勵發展設施農業,今年7月,該縣出臺設施農業補貼政策,對于采購符合國家補貼名錄的鋼架大棚等材料,單體大棚每畝補助5000元,連體大棚補助1萬元。在金龍鎮陂頭村高速公路出口,村民雷海泉正與5名工人一起搭建設施大棚:“構想了多年的大棚設施,今年終于在政府補貼下實現了。這20畝大棚種上草莓,還能趕上春節期間上市,可以賣個好價錢。”
為了解決設施農業經營戶初始投入的資金難題,全南縣還引導金融機構降低門檻,加大信貸資金投放,以鼓勵設施農業發展。特別是針對設施農業成本回收周期較長的特點,該縣已經有多家金融機構推出了支農惠農長期貸款等金融產品,累計發放信貸資金超億元。
“農業設施的選擇要因‘物’制宜,管理要科學到位,這需要大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全南縣農糧局局長易全民說,為了提高農民科學種田的本領,該縣利用農廣校、科技下鄉、“金藍領”工程、“陽光”工程等項目,對農民進行設施農業的培訓指導,加強與農業高校、科研單位、龍頭企業、示范基地對接,提升設施農業的生產管理水平。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