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張穎華:我所感受到的農機化
張穎華:我所感受到的農機化
編者按:為隆重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展示農業機械化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成就和貢獻、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弘揚農機化行業人士不懈奮斗、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開展了“紀念農業機械化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動。活動得到了廣泛響應,各界人士積極投稿,參與活動。經組委會初步審核,決定遴選部分優秀文章加以刊發,以饗同仁。
我所感受到的農機化
作者簡介:張穎華
陜西省農機鑒定推廣總站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小時候對農業就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描述呢,還是每到麥收季節就能看到的背著鐮刀三五成群露宿在廠區的外面的麥客,又或是夏日里學校后墻外讓人垂涎欲滴的黃瓜、西紅柿。今天,我還是接著用這種比較模糊的、非聚焦式的方式來表達一下我這個外行人所感受到的農機化,借以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記憶深處第一次看到的現代化農業機械就是小麥聯合收割機,那時的我已經是實習期中的準畢業生了。從單位回家的路上兩旁都是大片的麥田,一眼望去這個大家伙在麥子地里是格外顯眼。轟鳴聲響起,一大片的麥子已經收割完畢,田地里就剩下光禿禿的麥茬,經常引得一大群人在公路邊駐足觀看。
工作后,一腳踏進了農業門,才發現農業是一門很深很深的學問。從傳統的農耕模式到現在的現代化農業設施建設,我們的農業經歷著飛速的發展和壯大,從小麥、玉米的春種秋收到各種瓜果蔬菜新鮮上市,處處都離不開農業機械化這個幕后功臣所帶來的巨大貢獻。
后來,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接觸**多的就是農業機械。各式各樣的、從未見過的農業機械,從國產的到進口的,一次次的吸引著我好奇的目光。從粗笨的犁到精細化作業的蔬菜移栽機,越來越多的現代化農業機械出現在眼前。每每參加完農機展或者是演示現場會后,心中都會感慨萬千,也越發的感受到了農業機械現代化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現代農業的加快發展。
偶遇水牛耕田
農業機械現代化的發展是從根本上解放了勞動力,讓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們,不再一把镢頭扛在肩,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不再頂著太陽彎腰辛苦勞作。讓播種時,有機械種;收獲時,有機械收;澆水時,節水灌溉來幫忙;讓過去的農忙時節從十天半月節省為現在的三五天時間;讓農民衣著靚麗,不再是滿身塵土、兩腳黃泥;讓農機手成為一種新的工作,讓農民成為一種新的職業。
馬鈴薯收獲機
自從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全省玉米收獲機選型、免耕施肥播種機選型、馬鈴薯種植與收獲機械選型等諸多活動后,讓我這個非農機專業的門外漢對農機產生了更為深厚的興趣,從點點滴滴學起,不再是個徹頭徹尾的“農機盲”。同時也深深的感受到了農機裝備的發展帶給農業、農村以及農民的諸多變化。自從國家實施購機補貼政策后,為廣大的農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從大型拖拉機到小型脫粒機,現代化的農機裝備走進了千家萬戶。在有些地區,小型的農機具幾乎每家都有,農忙時節,不再出現你家用罷我家用的場景。
后來隨著工作的調整,我又端起了相機,通過鏡頭來捕捉身邊的農機人、農機事。從三夏到三秋,從地表溫度高達58攝氏度的三伏天到嚴寒冬日,從農忙時到農閑,經常在田間地頭能見到農機人、農機鑒定人。他們常有一句話掛在嘴上“我們是高級農民工”,農忙時,農民忙,我們也忙;農閑時,農民不忙了,我們還忙。冬去春來,這樣的一群人,不知疲倦,不懼酷暑、不畏嚴寒,將自己的汗水揮灑在希望的農田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一步一個腳印的為農機化事業的發展努力奮斗著。
文章來源:中國農機化協會微信公眾號
- 暫無評論